“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尽职尽责地干好,作为党员,更得把‘责任’二字时刻放在心中。”这是在采访区环保督查组负责人陈一泉时,他常常讲到的一句话。
今年58岁的陈一泉,1984年从部队转业到环保局工作,算得上环保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了。他先后到过很多岗位,从机关服务部主任到环保监察支队队长,从机动车排放管理站站长到在区“清退办”负责清退辖区内落后产能工作,从担任扬尘督查队队长到承担环保督查工作,总的来说,基本上干得都是“外勤”,都与执法相关。在别人看来辛劳繁琐的岗位,陈一泉却干得有声有色,30多年来,不但取得了不少成绩,还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连续多年被评为单位优秀职工,这与他把“责任”二字时刻放在心中是分不开的。
给人的感觉是人到中年的他仍然充满着活力与干劲儿,谈起工作来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可以看得出来,只有真正热爱这份工作、精于这份工作的人,才能表现出如此的自信与自豪。深入与他交谈后,让人感觉更多的是他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执着值得学习。
1
2004年
陈一泉担任环保监察支队队长,面对的是近20人的团队和手中被赋予的执法权力,陈一泉首先想到的是责任。为了胜任这个岗位,高中毕业的他下了很大功夫学习环保法律法规、环保审批制度、对环境破坏的处罚条文等,在案卷的调查、取证过程中逐项与之参照,保证准确无误、公平公正。在这种认真钻研理论、结合实践运用的工作方式下,不到一年时间,陈一泉就从最初很少接触法律的“门外汉”迅速成长为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环境法律处理案情的“行家”,特别是由他亲手做的调查报告,思路清晰,详实具体,成为了团队成员纷纷效仿的模板。
对于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理,陈一泉并不只是止于对当事人的处理,在他看来,处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教育当事人、唤起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一次,环境监察支队接到群众举报,在对南韩继村一家电镀厂废水偷排污水导致河道重金属超标问题处罚后,责令其停产整改,待其排放达标后,恢复了生产。按照常规,环保监察支队此次的工作就算全部完成了,然而,陈一泉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在此时提出并坚持进一步核查该厂偷排污水对下游河道造成的污染范围,并亲自沿河道走了10多公里,逐段对河水及附近地下水进行采样,保留了案底。事后,当地群众仍然认为污染没被治理,将企业告到市环保部门,市环保部门下派了专项调查组对下游河水取样测验,经与陈一泉所采样数据比较,水体重金属含量呈下降趋势。正是当初一项在有些人眼里“不归环保部门管”“多余”的工作,在这一案件中出具了强有力的证据,污染确实被止住了,环保监察支队的工作是实实在在起到效果的,一场民怨自然而然被平息了下去。
机动车排放管理是一项相对单一的工作,工作地点在户外,夏天汗透衣背、蚊虫叮咬,冬天寒风凛冽、冰冷刺骨,呼吸着充满汽车尾气的污浊空气,在这样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不分昼夜地开展高强度工作。在担任机动车排放管理站站长期间,陈一泉作为团队中年龄最大的成员,每次检查行动,都要到现场参与,特别是夜查,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陈一泉说:“圆满完成任务固然是一方面,我更担心的是同事们的安全。”作为团队的带头人,陈一泉不仅以上率下,更以确保同事的安全作为他的责任,甘做默默守护同事的“老大哥”。
2
2017年3月
陈一泉受命担任扬尘督查队队长,协调建委、城管、市政等6个部门,对区内扬尘污染问题进行巡查。建筑工地是扬尘污染的主要来源,工期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就是金钱,不按要求对工地进行降尘处理、重度污染天气不停工现象在一些建筑工地常常出现。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建筑队软硬兼施,逃避各部门的监管,违法违规施工。面对这样的情况,陈一泉并没有以执法者自居,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其采取说服教育,化解当事人的抵触情绪,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主动进行整改。在陈一泉的带领下,扬尘督查队检查400多个场地,拍摄500多组违法事实照片,并形成了详细的巡查报告,为督促整改提供了依据,有力地保卫了首都蓝天。
3
2017年8月至今
市级环保督察后,为建立督察长效机制,房山区保留督察举报电话,成立了区级环保督查组,陈一泉又承担起督查组的工作,他说:“我干了30多年的环保工作,这么多年来,我和我的同事们为环保事业所做的事儿现在回想起来都历历在目。可喜的是,现在人民群众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全民参与环保监督的氛围已经形成,我们现在接受的众多的举报案件就可以说明这一点。虽然已经接近退休,但身兼这个督查工作,既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还是那句话,尽职尽责,在岗一天就要能使多大劲就使多大劲,对得起老百姓的信任,严格监督案件办理,继续为家乡的绿水青山站好岗。”截至目前,区级环保督查共受理群众来电419件,交办272件,已办结270件,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开展,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卫蓝天、绿水、净土是陈一泉及每一名环保人最坚定的信念和最诚挚的心愿,投身环保,不负韶华,也是他们最朴素的行动和最无悔的付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房山区确定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是每一个房山人共同的职责,如果能像陈一泉一样担起这份环保责任,无论身处何种行业,无论贡献大小,只要能为建设“生态宜居示范区”出一份力,众人拾柴火焰高,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梦想必将在房山实现。